引起近视眼的主要病因是什么?近视眼好发人群有哪些?
2023-03-03 09:07:44 来源: 金陵热线
近视眼主要病因
遗传因素:我国高度近视的遗传基本上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,一般为多因子遗传,服从遗传规律,遗传因素在近视眼的发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。
环境因素:当眼球发育成熟后,假如没有先天遗传因素,则环境的改变对近视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影响。青少年由于调节力很强,假如近距离用眼时间太久,可引起远视力减退,称为“假性近视”或“功能性近视”,经过休息或用睫状肌麻痹剂后,视力可部分或全部恢复。
诱发因素:青少年在发育期,由于频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,导致调节痉挛,引发视疲劳,持续发展导致视力减退,出现近视眼。
流行病学:不同种族近视眼发病率也存在差异,黄种人发生率最高,白种人次之,黑种人最低。
根据调查我国的近视发病率:小学生为11.07%,初中生为19.31%,高中生为31.40%,大学一年级学生为41.31%,二年级学生为42.13%,三年级学生为47.04%。
近视眼好发人群
学生:学生时期群体用眼时间相对较长,且在用眼过程中不注意休息缓解眼部疲劳,所以更容易患近视眼。
直系亲属:即父母有近视眼患者,孩子患近视眼的几率会增高,存在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。
既往有视疲劳、用眼过度者:既往有视疲劳、用眼过度的人眼部休息不足,患近视眼的几率会更大。
近视眼典型症状
远视力下降:近视眼的裸眼远视力下降,近视力多不受影响。
视野缩小:病理性近视可有周边视野缩小,特别是蓝色视标较红色视标缩小明显,可能由屈光状态不同、眼结点向前移位或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所致。可出现生理盲点扩大或中心暗点、旁中心暗点,多由视盘周围的视网膜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所致。
对比敏感度变化:病理性近视的对比敏感度多有下降,是由视网膜血液循环障碍所致。
外隐斜或外斜视:这种症状是由近视眼调节作用长期松弛,集合相对过多,二者失去生理性协调,影响了眼肌平衡所致。外隐斜者多有视疲劳的症状,外隐斜多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。
睑裂缩小:近视患者为了看清远物,常通过皱眉、收缩眼轮匝肌使睑裂眯成细缝,以减轻球面像差,增加焦点深度,从而提高视远物的清晰感。眯眼动作是近视眼,特别是伴有散光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。
眼球突出:这是由高度近视的眼轴显著变长所致。
前房变深:高度近视眼由于玻璃体溶解,晶状体失去支撑,导致晶状体后退
瞳孔变大:由于近视者少用调节或不用调节,同时支配睫状肌及瞳孔括约肌的同一神经冲动减少, 因而瞳孔较大。
晶状体的变化:正常情况下,近视眼的晶状体与非近视眼的晶状体相同。若出现晶状体混浊,其混浊进展缓慢,不易全部混浊,以核心混浊多见,多呈棕黄色、棕色、红棕色甚至棕黑色等。
玻璃体变化:各类近视眼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玻璃体的液化、变性、混浊及后脱离。
视力疲劳:在低度近视较常见,它不是因调节强引起,而是因为调节与集合不协调所致。高度近视由于所观看的目标很近,集合作用无能为力,多采用单眼注视,反而很少引起眼疲劳。
近视眼其他症状
低度、中度近视眼,其眼球一般无变性改变。而高度近视多属于轴性近视,其伸长主要限于眼球后极部,可有轻度眼球突出、前房稍加深,玻璃体及眼底的变性改变较为显著。
[责任编辑:]